哈密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么平平无奇,她凭什么收视第一肉叔
TUhjnbcbe - 2024/2/23 18:54:00

当下人们的生活,好像总离不开“焦虑”一词。

特别是几乎天天上热搜的——教育焦虑。

不止升学竞争,它几乎覆盖成长的方方面面,例如所有家长都头疼的电子产品难题。

有了电视、电脑、手机,娃们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容易多了。

但……学坏,也比从前容易得多。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即便低龄向的影视作品,也掺杂着不少儿童不宜的成人内容。

最近在肉叔后台,总有胖友安利同一部国产动画《23号牛乃唐》,理由也高度一致:

非常适合给娃看,有效缓解了自己的教育焦虑。

哦?肉叔来兴趣了。近年儿童动画乱象太多,天下苦影视误导久矣。咱今天就借这部动画来聊一聊——

到底什么样的影视作品,对娃来说才叫“合适”?

打开第一集,就感受到一股清流:

当下因教育而紧张的亲子关系,上课、作业、考试连轴转的高压校园生活,这些矛盾尖锐的流量密码,动画里通通没有。

相反,它有点像咱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返璞归真——

里面有童年,也有童真。

主角牛乃唐,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学号23,考试也总排名班上23名。

成绩普普通通,几乎是“放养”状态的娃。

但千万别小看一个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她会用童真的视角,对成人的世界作出让人哭笑不得的解读。

妈妈为什么偏要在星期一把我生出来呢

要是早一天出生就能赶上周末了

八九岁的娃,已经很有主见。

妈妈带她去课外辅导班,她却坚持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同时也有许多小心思:会为了逃避不喜欢的东西,编造奇奇怪怪的借口。

不想学数学,谎称自己腿疼,而腿疼的理由更离谱……说是弟弟咬的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容易上头,虽然......也容易三分钟热度。

尽管成绩不拔尖,但牛乃唐成长得很快乐。

目前动画已经出到第二季,每集不过十来分钟,它在娃圈的热度超乎你的想象——

两季均是省级卫视收视第一。

肉叔看着看着,也有点来劲。

这个小朋友并不完美,但足够真实,在她身上宛如看到小时候的自己。

故事除了讲述牛乃唐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呈现了一个二胎家庭的笑闹日常。

姐弟俩在一块,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较劲、打成一团。

就在牛爸爸、牛妈妈不知道怎么平衡孩子关系的时候,上一秒“世界大战”的两个娃,下一秒突然又亲密无间。

小朋友到底怎么想的?

肉叔的表姐最近才跟家里倾诉过这种二胎焦虑,觉得自己搞不懂小朋友在想什么。

她生完弟弟之后有点处理不了跟姐姐的关系,导致两个小朋友的性格都有点变化。

牛乃唐虽然是姐姐,但别忘了,她也还是个娃。

这部作品罕见地站在了儿童的视角,去探索二胎家庭的情感关系,帮家长挖出小朋友行为背后的动机,更好地引导二孩相处。

说到底,《23号牛乃唐》里有童趣,也有温情。

但,和如今涉猎各式各样题材的动画相较起来,它仿佛有些“平平无奇”。

这样一部动画,怎么就有效缓解了不少家长的教育焦虑呢?

或者,先回到问题的根源——

现在的家长们,到底在焦虑什么?

一个最主要的议题:

高分教育VS素质教育。

小学生课业繁重,该不该减负一直是家长圈热议的话题。剥开话题的表层,矛头指向的其实是不断加剧的升学压力。

咱们小时候那会,中考是升学的第一个赛点。

如今的赛制不同了,从幼小摇号,到小升初、中高考,再到硕博留学,每回都是人挤人的淘汰赛。

都想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面对越演越烈的竞争,有多少家长、老师能坦然地给娃减负?

仔细想想,家长焦虑的源头说白了——

是对成功定义的标准单一化。

《23号牛乃唐》给出了对既定“优秀”定义的不认同。

从“成绩中等但快乐成长”的人设定位就能看出,它不趋大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思考——

中等生,同样未来可期。

现实中,有多少娃是成绩拔尖的高材生?绝大部分的娃,都是成绩中等那一群。

中等生如何未来可期?

不唯分数论,而是从培养娃的思维方式上着手。

就说第二季第六集《作文课疑云》。

本来是一堂枯燥的人物作文课,老师把它变成有趣的侦探游戏后,成了全班同学的真香现场。

侦探游戏和作文课有什么关系?

想想看,找出真相和写人物作文,其实都要求娃具备观察和逻辑分析的能力。

与其让学生正襟危坐的听老师传授方法,不如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导他们思考的方式。

就是为了让你们直接感受到该怎么观察人物

如果直接让你们观察,那多没劲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再说第二季第一集《怪味粽》,讲的是创新。

老师同样不是用授人以鱼的方式,给学生列出一二三点,她策划了一堂包粽子的课外活动课。

课上,牛乃唐提出要包哈密瓜馅的创意粽子。

有哈密瓜月饼、哈密瓜汤圆

为什么不能有哈密瓜粽子呢

换作成年人的正常脑回路,听到娃要做不合规矩的事,是不是立马阻止?

老师并没有这样做,她还离开教室,让孩子们自由发挥。

结果当然很糟糕。

牛乃唐的奇思妙想感染了全班同学,果冻馅的、棉花糖馅的、柠檬馅的、皮蛋馅的......创意粽子,变成了一锅难吃的怪味粽子。

这堂课失败了吗?并没有。

从这次失败里,娃们不仅知道创新会得到大人的鼓励,还从中汲取教训:创新虽然重要,但不是每一次创新都会成功。

不止于此,他们还意识到创新也有代价,不仅要勇敢创新,也要勇敢承担失败导致的后果。

育儿,也讲格局。

看似小小一堂课,却教会了娃们创新、担当和逆商。

儿童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也跟随牛乃唐一起在笑闹间接受了思维方式的培养。

直观的引导,减轻了家长的教育负担。

毕竟,当家长没有培训和考试,他们也一样迷茫。

动画输出的新颖观点和思路,让家长们的焦虑得到缓解。

现在的娃们,越来越像大人了。

早在四十年前,尼尔·波兹曼就作书《童年的消逝》警示社会: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出现,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

他把这种情形下的儿童,称为微型成人。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在信息网络发展迅速的当下,现实情况比波兹曼描述的更严重。

只要有设备上网,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取同样的信息。

这也就意味着,成人与儿童之间没有秘密。

设想一下。

假如你是有娃的家长,当网络世界没有了界限,是不是会担心娃受到不正确三观的误导?

焦虑就在于,找不到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多数情况下,误导是暗戳戳进行的,连成人也不易察觉。

比如攀比。

就说肉叔最近注意到的一个现象。

各个网购平台上,专门售卖儿童美妆的店铺越来越多了。

在某宝上搜索“儿童美妆”,商品数量竟有2万+;一个以无毒为卖点的儿童彩妆盒,月销量能达到+。

咱们再看看国内外的社交网站,正儿八经做美妆视频的儿童UP主,也涌现了出来。

有些面向儿童的影视作品,还用赤裸裸的台词宣扬嫌贫爱富、颜值即正义的观念。

从前,儿童网红的出现,可能是部分家长在背后操纵、博取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么平平无奇,她凭什么收视第一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