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2年叶剑英探望张爱萍时,谈到工作问题小 [复制链接]

1#

核爆成功后,张爱萍给北京的周总理打电话汇报

引言

“好多人都是多年没有见到的,恍如隔世啊”

年国庆节前夕,在福州休养的张爱萍接到了出席参加国庆25周年招待的通知,原本不想去的张爱萍在家人劝说下,还是出席了这次招待会。

一到现场,老战友宋时轮就一把夺过了张爱萍的拐杖,一边夺还一边喊:“你没问题。”

这也是张爱萍腿受伤以后,第一次脱离了拐杖行走,他慢慢踱着步子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仍不住感慨:“这个老鬼(指宋时轮),他说得对,我没问题。”

叶剑英劝说张爱萍:还是出来工作吧

宋时轮是张爱萍当年三野的老战友,张爱萍戏称宋时轮为“老鬼”,可见两人感情之深厚。

在国庆招待会上见面以后,宋时轮立即举办了一场宴会为张爱萍接风洗尘,两人席间推杯换盏,宋时轮动员张爱萍到军事科学院工作。

宋时轮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他对张爱萍说:“我听叶帅讲了,军委已经决定让你出来工作,我明天就向他要你。”

宋时轮

张爱萍听着宋时轮的话,心里有些许的触动,他也为能有这样一位老战友感到高兴,可是张爱萍自己却不大愿意去,这些年在福州养伤,张爱萍性子里多了些许的恬淡情绪。

福州多产兰花,张爱萍在福州住下以后,每天都注意收集这些花,拿回来以后用透明的玻璃瓶插起来,后来屋子里就摆满了花瓶,大大小小有十多个之多,谁来看望他,他就送谁一瓶。

如果客人来谈论起外面的事,张爱萍也注意听,却从来都不去打听,也不发表评论,就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也不去打断人家。送来的一些报刊,张爱萍更是连翻都懒得翻一下,很快客厅的茶几下面就堆满了报刊,堆得太多了,就有专门的人收拾。

张爱萍在福州,除了治疗自己受伤的腿意外,大多数的时间不是写诗就是练书法,要不然就看《红楼梦》。

“我过去最讨厌这类谈情说爱的书,可毛主席说他读《红楼梦》读了4遍,闲来无事,找来读读也无妨。”

张爱萍读红楼梦,也确实是读出了心得体会,张胜回忆,父子两人见面以后,张爱萍指着书上一首“飞鸟尽投林”说:“总有人要怎样的,你看吧,到头来落了片白茫茫大抵真干净。”

张爱萍

也或许是源于心境的影响,张爱萍对工作的事情,也不怎么上心,对老战友的邀请,张爱萍并没有答应。

不过,张爱萍住进京西宾馆后没多久,就又有人上门来了。

这一次来看望他的,是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

对叶剑英,张爱萍不敢怠慢,不仅仅是因为叶剑英是老帅,德高望重,更为关键的是,早些年叶剑英还是张爱萍的老首长。

年张爱萍调任红三军团第4师12团政委,长征时历任11团、13团政委、第4师政治部主任。

年2月红军东渡赤水后,红三军团在攻克娄山关后追击残敌,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抵一线侦查,不幸牺牲,叶剑英于3月调任红三军团参谋长。

也因此叶剑英与张爱萍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抗战时张爱萍曾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负责统战工作,也是归属于叶剑英直接领导,不仅如此台儿庄大战时,张爱萍还在叶剑英安排下,到徐州与李宗仁会商战役有关的事项。

叶剑英年在北平

对于叶剑英,张爱萍内心十分尊重。

叶剑英负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已经78岁的高龄,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来到京西宾馆看望张爱萍,使得张爱萍心中十分感动。

两人闲聊了一阵,叶剑英主动询问了张爱萍腿痊愈的情况,随后进入正题:

“宋时轮想要你到军科去,我们想让你回国防科委,你愿意到哪里去?”

张爱萍知道,老首长到来绝对不是无的放矢,除了看望以外,还要劝说自己出来工作,张爱萍只好推脱:

“我的腿还在治疗中,身体状况也不太好。我暂时还是不工作为好。”

对他的这套说辞,叶剑英显然是有所准备,两人谈到了张爱萍之前负责的工作。

张爱萍司令员在华东军区海军成立大会上讲话

年冬,周总理主持召开的会议中,决定成立国防科学规划委员会,研究全国科学技术12年规划。

会后陈老总打电话给张爱萍,等到两人见面以后,陈老总告诉他,准备让他列席国防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张爱萍一听就连连推脱:“我又不懂科学技术,怎能去参加这样的会议。”

不过在陈老总苦劝之下,张爱萍还是列席了这次会议,并根据会议的商讨的规划和要求,初步草拟了关于十二年内我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

年9月,张爱萍担任了国防科委副主任、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国防科技、装备以及国防工业等工作。

也正是在张爱萍的努力下,我们才有了“两弹一星”。

年,张爱萍同志身穿防化服摄于核试验场

面对国防科技的发展重任,叶剑英努力劝说张爱萍:

“还是出来工作吧。我们考虑,国防科委更需要你。”

张爱萍:“我去了也干不好……”

最后没办法,叶剑英起身告辞。临别之际,叶剑英还是不忘劝说:

“你再考虑考虑吧。如果腿还没有完全好,上半天班也行,或者一天待两个小时也行嘛!”

“还记得你当年搞的规划吧?”

年11月6日,叶剑英邀请张爱萍到西山住所,还是谈出来工作的事儿。叶剑英这时候已经接替了周总理,出任了专管“两弹一星”的中央专门委员会主任。

“昨天发射了一颗返回式卫星,没有成功。”叶剑英不紧不慢地说起这件事,似乎是想要勾起张爱萍的兴趣:“起飞20秒就坠毁了。”

张爱萍连忙问道:“什么原因?”

“说是一根导线没有接好。”

“胡闹,真是胡闹。”张爱萍有些愠怒。

张爱萍手绘稿

根据中国年-年发射卫星的情况,年一共发射了两颗卫星,第一颗是在年7月12日发射的,这是一个技术实验卫星,发射火箭是根据长征2号火箭改进而来的风暴一号,结果发射失败。第二颗卫星是年11月5日发射,采用的是长征2号火箭,这是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结果也发射失败。两次发射都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二次返回式卫星发射前,10月22日叶剑英还专门组织中央专委会听取了汇报,并且也是他同意发射的,结果发射失败,对于叶剑英来说,无异于是打了一场败仗。

可以这么说,叶剑英邀请张爱萍到家中,是为了搬救兵。

“还记得当年你搞的规划吧。”

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张爱萍依然记得当初计划,张爱萍作为聂荣臻、罗瑞卿的助手,最早的战略武器规划、计划、体制编制、基地建设,型号验收都是由他分管的,包括近中远程导弹,运载火箭,侦查、气象卫星。

张爱萍还在的时候,除了载人航天和反导系统没有定论外,大多数科研项目都已经展开了研究。

叶剑英

听到叶剑英询问,张爱萍点点头:

“原计划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清楚,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是在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的。虽然比计划得晚了一年,但也说明了中国人在探索太空进程中,并不比其他国家要慢。

事实上早在年,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就提出了要研制中国的人造卫星的建议,年5月17日,毛主席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再一次强调了:

“苏联和美国把人造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张爱萍清楚的记得,从年人造地球卫星开始研制,到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论证完成,中国除了发射东方红卫星外,还应具备发射一系列科学探测卫星和应用卫星的能力。

不过除了年3月3日发射的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获得成功后,连续几年发射卫星均遭到了失败,一直拖到了年年底。

科研人员调试东方红一号卫星

叶剑英开诚布公地谈到了这个问题,他对张爱萍说:

“还是你来抓科委工作吧。小平同志也认为你最适合,尽快把这一摊抓起来。形势严峻,我们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张爱萍沉吟不语,叶剑英知道,自己的一席话说动了他,却还不足以使他下定决心。

后来叶剑英想了个办法,说动李达(开国上将,时任副总参谋长)出面,张爱萍和李达的关系一直比较好,两人有很多年的交情。

根据张爱萍的儿子张胜在《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中提到,在纪念李达的文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李达有一次到了张爱萍家里,劝说张爱萍和他一起参加个活动。张爱萍好奇地问了一句,是什么活动?李达说你别问,就当时出去散散心。等到张爱萍跟李达到了以后,他才知道原来李达是拉着他一起参加一个讨论中程导弹定型的回忆。

会议开着开着,张爱萍在一边就坐不住了,他站起来激愤地说:“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多年了,还在争论中程导弹的问题,居然还都大言不惭地说是什么大好形势……”

钱学森、张爱萍、朱光亚

张爱萍清楚的记者,年5月9日,一发带有核弹头的中程导弹准确的命中了目标,这样壮丽的时刻,他难掩激动之色,当场写下一首词,词的名字就叫做《春雷颂——第三次原子弹爆炸成功》:

“长风鹏搏,浪激孔雀河。晴空一声天地愕,烈火燎原磅礴。矫龙飞舞巡天,扫清九霄乌烟。奇迹频年新创,险峰无不可攀。”

即便时隔多年,当年的壮志豪情,似乎仍历历在目。

面对老首长的殷切期盼,张爱萍犹豫再三,后来又到了西山去看望临时住在那里的邓小平,邓小平鼓励他:

“人家让你工作就工作嘛,工作总比不工作好。”

随后,张爱萍打电话给叶剑英,表示服从组织上的决定,叶剑英十分高兴:

“这才是你张爱萍。”

如虎添翼

“给你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把卫星送上天,还是那句老话,落后是要挨打的。”

即便是时隔多年,张爱萍在对儿子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仍仿佛历历在目。

年3月8日,张爱萍出任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上任以后,并没有到科委办公室去上班,而是直接到生产研制导弹的机构七机部蹲点,按照张爱萍的话说:

我们曾有过时间,但失掉了。现在你们要帮我把时间抢回来。

张爱萍迅速制定了计划,除了要求在年以前拿出通信卫星外,还要求要在年以前拿出射程公里的洲际导弹。在张爱萍的主持之下,年7月26日,风暴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技术试验卫星,当年11月26日,长征2A火箭搭载着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升空,大获成功。

可突如其来的变故,差点让计划再次“流产”。

张爱萍病倒以后,住进了医院,在叶剑英的关照下,张爱萍得到了最好的治疗。

年7月,叶剑英请总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动员张爱萍继续出山,到国防科委工作,结果三次登门,都为张爱萍所婉拒。

叶帅有些着急了,他亲自登门探望张爱萍:“怎么了你,反反复复地请你都不干,这么不支持我的工作!”

张爱萍与萧克

两人闲聊了一阵,叶剑英谈到了对未来战争的看法:

“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空前的立体战、合同战、总体战。我们落后已经不止一二十年了!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没有现代化装备的军队,没有核反击能力,就不能拥有和平。”

在叶帅的大力支持下,张爱萍重回国防科委工作,而这一年他已经67岁。

不过相比起来,叶帅的年龄更大一些,年出生的他比张爱萍要大13岁,已经80岁了。

年5月14日,叶帅80岁生日,亲朋、战友都赶来为叶剑英庆贺,也就是这次生日上,叶帅提笔写下一首七言律诗《八十抒怀》: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叶帅的秘书王守江专门给张爱萍打电话,说要把这首诗转抄给张爱萍,张爱萍看后十分感动,两人诗词往来,说不尽的豪迈之气。

邓小平

张爱萍答应上任,回到家里以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李又兰,妻子问:“要你什么时候上任。”

“当然是越快越好,叶帅追着屁股打。”张爱萍幽默地调侃了一句。

张爱萍这次奉叶帅命令出山,有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洲际导弹。

其实从年决定研制洲际导弹开始,差不多也有15年过去了,如果要从年第一枚导弹发射起,已经过了20年。

年,党的十一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找到张爱萍,希望他出任军委秘书长,张爱萍想来想去,最后推荐了罗瑞卿去。

他是想趁着还有劲儿的时候,将祖国的国防科技,在提高到一个台阶上。

“我67岁了,再给我3年时间,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打到太平洋上去。”

邓小平、聂荣臻、王震(前排从右至左)到国防科工委指挥所观看洲际导弹发射

时光飞逝如电,转眼间三年时间已到,年5月18日上午,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发射部队指挥员刘德普下达了点火的口令,导弹打出以后,沿着计算好的理论弹道,准确的落在了预定的海域,我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了一枚洲际导弹,也标志着中国的国防力量再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上。

年,邓小平在北京视察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就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个东西,你们叫它杀手锏也好,叫它核王牌也好,我是叫它打狗棍。有了它任何人就奈何不了我们了。到那时我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年的张爱萍已经70岁,完成了任务以后,他向中央军委并邓小平写了退休报告。

报告送上去以后,邓小平并没有批准,而是告诉他:“这段时间你搞的太疲劳了,到罗马尼亚休养一阵子吧。”

张爱萍到了罗马尼亚以后,大使馆的人才告诉他,这次罗方的接待规格是按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标准,因为国内来电话了,您将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也因为张爱萍曾多次推辞,邓小平这一次没有征求他的意见。

如今洲际导弹已经发射成功,而下一个目标,就是要突破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

年4月张爱萍通过卫星打电话给新疆

年4月8日,火箭发射升空,成功将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到了太空中,4月17日晚上6时,卫星开始工作,第二天早上10点钟,张爱萍通过卫星成功给远在乌鲁木齐的新疆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通话。

当时全国人都目睹了这一切,只见两人同时把讲话稿丢在一边,张爱萍问道:“老王,新疆的哈密瓜熟了没有?”

“我这就派人给你送去。”对面的王恩茂大声回答道。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张爱萍将军用自己一生的心血,为祖国铸就了一把锋利之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