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3万黄岩瓜农闯天下,种了全国70精 [复制链接]

1#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西瓜甜不甜?”

“甜!”

这是黄岩瓜农发自内心、最响亮的回答。

黄岩有4.3万外出瓜农,全国每10个精品大棚西瓜,7个是黄岩人种的。靠着种瓜,黄岩瓜农一年从全国各地带回20多亿的收入,并带动全国10多万农民依靠特色产业致富。

38年、三代人的接续奋斗……无论规模,还是效益,黄岩瓜农都创造了农业发展史的奇迹,同时外出种瓜还成为黄岩环长潭库区农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实现共富的最主要途径。

生物学上的“种瓜得瓜”,根源在基因。而黄岩瓜农“种瓜得瓜”的故事里,又隐藏着怎样的精神密码呢?

穷则思变

年,黄岩茅畲乡5位农民赴上海租地种瓜,开创了外出租地种瓜的先河。

“亲带亲、朋带朋”,在此后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外出种瓜成为了黄岩长潭水库周边乡镇“最火爆的事件”,并带动温岭、三门等地农民加入种瓜行业。

如今黄岩瓜农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缅甸、越南、尼日利亚、南非等国,西瓜种植面积达到57万余亩,是黄岩本土经济作物种植的3倍;年销售产值超50亿元,是黄岩本土农业总产值的2倍。

“在中国,凡是有大棚西瓜种植的地方,都能听到黄岩的乡音!”黄岩区瓜农协会会长杨明俊自豪地说。

中国农民都有故土难离的情结,黄岩瓜农为什么有这样毅然决然的闯荡勇气?

“黄岩瓜农主要集中上垟、茅畲、北洋、平田、宁溪等环长潭水库区域,这里山多耕地少,靠着家里几分田,农民根本吃不饱,而且为了保护水资源,库区养殖业、工业发展受限,外出种瓜是农民穷则思变的选择。”杨明俊说。

“周期短、见效快,一般6到8个月就能获益,相对其他种植业风险低。”黄岩区瓜农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才谦这样评价大棚西瓜的特点。

目前,黄岩瓜农最普遍的模式是两夫妻租约50亩瓜地,以年云南勐海县为例,大棚西瓜一亩地可收成~公斤,减去成本,大致每亩能净收益近万元,单户瓜农一年收益能几十万。

“一家企业如果一年能赚万也算不错了,但在瓜农中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杨明俊说,特别是眼下西瓜价格批发价都达到每公斤五六元,瓜农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走进环长潭库区乡镇,“瓜农村”比比皆是,通过种西瓜,整村实现了共富,从西瓜起步,黄岩瓜农还将品种延伸到甜瓜、哈密瓜等其他水果,更有许多瓜农,通过走出大山、开拓了眼界,在他乡找到了其他致富门路。

走出去,一片天。黄岩瓜农的创业史就是不等、不靠,突破地理限制自力更生的历程。

勤劳致富

大棚西瓜效益这么好,为什么台州瓜农独占鳌头?

除了多年的发展,台州瓜农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台州的金融机构对产业大力支持等因素外,其最低层的逻辑就是台州瓜农“特别能吃苦”。

年,上垟乡西洋村青年卢灵峰刚刚退伍,这一年,他选择去海南种西瓜。20多年的耕耘,他和老乡在海南乐东县承包多亩地种植西瓜、哈密瓜等瓜果,而一到7月,他又飞往宁夏的吴忠市,那里多亩的大棚西瓜开始上市了。

“每天四点就扛着锄头出门,挖沟、翻地……常常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几天下来全身酸痛。”尽管现在产业做大了,但创业之初的那份艰辛,卢灵锋至今铭记。

吃苦耐劳是黄岩瓜农的本色。

守着瓜田,风餐露宿;远离家乡,人地生疏;瓜苗发病,束手无策……这些都是瓜农之苦,尤其是夏天大棚内温度高达四五十度,而且湿度也特别高,人一进去就有胸闷、呼吸不畅的压抑感。

有人曾到黄岩瓜农大棚里学习如何种瓜,但是一踏进大棚就被扑面而来湿热吓住了,直言受不了这份苦。

“夏天的大棚,对谁都是难受的。”杨明俊说。他介绍,为了避开这种高温高湿,夏天瓜农一般都是天没亮就开始干活,干到9点钟就避免进大棚了。

种瓜的辛苦还不止这些,由于作物需要轮作,一块瓜田最多只能种两年,为了找到适合种瓜的土地,黄岩瓜农不得不越走越远,甚至走出了国门。杨明俊原先在上海种西瓜,接着转移到苏南,现在有扎根在了苏北,他把此戏称为“游牧”种瓜。

大棚西瓜投入高,一亩瓜田一年地租、劳务、农资、设施的投入至少一万元,而瓜农基本上都是贷款的,瓜农是在承受着还贷压力下埋头苦干。

黄岩瓜农勤劳致富同时,也带动了全国各地农民共同富裕。

在河南的夏邑、安徽的太和、甘肃的金昌等地,黄岩瓜农带去的西瓜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

十年前,黄岩瓜农牟文龙到贵州安顺种大棚西瓜,并在当地娶妻生子,今年,他在全国各地承包了1多亩土地,带动了贵州安顺、宁夏固原总计多人从事大棚西瓜种植。

“在江苏盐城,种瓜土地一亩租金上千元,夫妻俩长期在瓜地干活,月收入也有1.4万元。”胡才谦介绍。

据悉,黄岩瓜农一年支付各地土地租金近10亿元,为当地10多万农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为全国共同富裕提供了别样路径。

敢为人先

80后牟森林是新一代黄岩瓜农,主业是销售西瓜种子,常年奔走在各地西瓜种植基地间。他的爷爷牟锡育是黄岩最早的一批外出瓜农,西瓜事业传到他手里是第三代了。

“回顾黄岩瓜农的历史,是一个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牟森林说,“我爷爷那辈瓜农采用的是传统的露天栽培,到年,开始采用毛竹大棚栽培,到年,开始采用钢架大棚栽培。”

采用大棚栽培,黄岩人种瓜的一次飞跃——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命运;通过反季节上市,可以获得更加丰厚的受益。黄岩瓜农更是大棚栽培上全国首创出三膜覆盖栽培技术,使产量提高了4-5倍。

在全国率先普及用大棚种西瓜使黄岩瓜农一举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

吊蔓栽培、瓜田套种、一年种两季西瓜、在南瓜秧上嫁接西瓜……在对技术的追求上,黄岩瓜农体现出与生俱来的匠人精神,在实践中,瓜农逐渐掌握了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性技术,形成了“规模化科学种植、长季节稀植栽培”的产业特色。

西瓜的品种提升,糖度是关键。“果实甜度13度,是黄岩瓜农的绝对实力。各个黄岩瓜农都是懂技术、善经营的好手。”胡才谦说。

为了助力西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国瓜农共同富裕,今年9月黄岩推出了“瓜农天下”应用,为西瓜产业提供产业大脑,日前,该应用上榜浙江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第一批优秀应用名单。

“跟着数据种西瓜”,台州又开风气之先。

借助数字化赋能,黄岩为外出瓜农提供全链条式服务:打开手机,农技专家实时在线;菜单一拉,各地市场行情一目了然;点击按键,贷款5分钟到账;外地不能购买西瓜保险,可在“瓜农天下”应用上直接投保,符合条件的黄岩籍瓜农,区财政给予50%的保费补贴……

除了在线上建立“瓜农天下”应用外,黄岩正在筹建黄岩瓜农大楼,作为西瓜产业线下的科研、服务、营销中心。今年10月黄岩又出台《扶持黄岩西瓜产业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

“黄岩瓜农”正成为一个响亮品牌,与黄岩蜜橘、东魁杨梅等不同,这是一个人群的品牌——勤劳专业,天下种瓜。

拓展阅读

瓜农天下:从“追着太阳种西瓜”到“跟着数据种西瓜”

责任编辑:施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